本网讯(薛艳丽)近年来,红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融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以草原沙化治理为抓手,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以草原为生态资源主体的山清水秀环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防沙治沙工作是红原县抓实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草原生态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之一。2008年以前,受气候变化、草原鼠虫害、过牧超载、河道侵蚀等因素影响,全县沙化土地面积一度达11万亩。自2008年启动大规模川西北省级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以来,红原县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先后通过省级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沙化土地治理工程、防沙治沙成果巩固项目、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等生态保护和治理项目,共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6467万元,累计治理各类沙化土地7.47万亩。
通过对沙化土地系统性的治理和后期长效管护,与2014年第五次沙化监测数据98395.5亩相比,红原县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39936亩。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从治理前的不足10%增加到目前的60%以上,重度沙化治理区植物种类也由7种提高到20种以上,经过治理后的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转变为固定沙地、露沙地植被盖度增加,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土地表层冲刷、风蚀和流入江河的泥沙量,退化的草地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地表植被逐步恢复,全县沙化土地生态恢复正朝着整体持续向好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红原县沙化草原治理成效进一步坚定和提振了红原及周边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红原县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沙化土地治理修复等重大工程,协同推进全域生态综合治理,探索研究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荒漠化防治成效和典型宣传力度,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好阿坝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