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施工图”变为幸福“实景图”
——壤塘县农房受损群众陆续入住新居
■记者 泽英 李宇
8月21日,壤塘县上壤塘乡雪木达村牧民能州甲木参家异常热闹,当天,他们一家人告别了居住近一年的简易房,搬进了200平米的新房。一大早,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带着棉被、茶壶等礼物纷纷前来祝贺他家新房落成。
随着选定吉时到来,能州甲木参吆喝着招呼大家开始搬家。按当地习俗,首先进行了煨桑仪式,随后锅碗瓢盆和一些象征性的家具搬进新居被“妥善安置”,而其他家具和电器早就被安放在了装饰一新的房中。
大伙一起走进能州甲木参的新居,崭新的木地板、现代化的厨具家电、阳光充足的客厅,这一切无不显示着新居新气象。“新房有上下两层,一共200多平方米,政府照顾我们受灾群众,每户有6万元的补助。”能州甲木参满脸喜悦地说。他热情地招呼大伙儿,他的妻子忙着张罗乔迁喜宴,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赞颂新居,亲朋好友举杯欢唱,气氛热烈而美好。
据了解,雪木达村是“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能州甲木参家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成为危房。为了尽快重建家园,去年8月,能州甲木参带着全家老小,选择在原址重建新房。一年来,他们一家人每天都在加紧建房,合计着要早早搬入新家,开启美好新生活。
愿望变成了现实。在亲朋好友羡慕的眼神中,能州甲木参并没有忘记这一切来之不易。“能够搬进新家,我打心眼里高兴。国家给我们发补助,帮助我们修房子,我们才能这么快住进新房。”真诚的眼神透露出他发自内心的感激。
不止是能州甲木参家,这份搬新家的喜悦还弥漫在上壤塘乡其他农房受损的群众家中。
“地震中,上壤塘乡共有373户农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上壤塘乡组织群众对受损严重的88户农房进行重建,对受损较轻的285户农房进行维修加固。截至目前,维修加固的285户已全部完工入住;88户重建户中已验收合格45户。”上壤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彭新宇告诉记者。
居者有其所,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愿望。
在“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中,壤塘县上壤塘、中壤塘、尕多3个乡(镇)农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为有力保障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壤塘县成立灾后农房重建工作专班,编制《壤塘县“6·10”马尔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按照“1+3+N”工作机制,逐一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年度计划。同时,动员乡(镇)干部和受灾群众积极参与,迅速投入生产恢复、房屋维修加固等重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灾后农房重建的良好氛围。
“在全县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房重建户全部开工,主体完工率达98.6%,其中达到入住条件98户,验收合格89户。目前,村民已陆续入住新家,开启新生活。”壤塘县重建办副主任张雪翀说。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随着灾后重建、改建工作全面铺开,在壤塘县,一个个幸福新居已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