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远凡)近年来,小金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增绿”扩增量。实施“绿化小金”行动、干旱河谷生态治理、草原生态修复、四姑娘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7.6%、草原植被盖度达到84.84%。2017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退化草地治理、草原鼠害防治9.35万亩,建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梦笔山省级森林公园。小金县荣获“中国最美县域”美誉。
“护绿”保存量。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长效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301人、生态护林员1934人,划分林地管理网格1934个,有效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313.60万亩。推进“七大治理工程”,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常态抓好102个重点入河排污口监管。调整划定生态红线2779.71平方公里。2020年来,累计查处涉林违法案件71起、处罚违法人员72人次,整改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37个,整改完成率达96.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平方公里,垃圾收集和处理率达到90.5%,空气质量优良率、河流断面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小金县原产地到原生态、共护共富实践》被生态环境部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用绿”提效能。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成省级高山蔬菜和玫瑰、牦牛、苹果3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种植高山生态蔬菜2.9万亩、苹果2.5万亩、玫瑰1.5万亩、酿酒葡萄1.2万亩,建成适度规模养殖场76家,实现年产值5.8亿元,带动种植、养殖户人均增收1200元,小金牦牛标准化养殖“4218”模式陆续被推广到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以建设全州“清洁能源开发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为主线,建成光伏电站5座,装机量达14.1万千瓦,居全州第一;引进培育野生菌等特色产品精细加工企业18家,农副产品初加工达80%,冷链运输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