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注册线路_壤塘走出“小蔬菜大产业”致富新路子

■何永美 仁青措

近日,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800亩莴笋迎来丰收季。笔者走进瑟谷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片、一畦畦成熟的莴笋翠绿挺拔、青翠欲滴,把整片土地染得绿意浓浓。菜农们忙着采收莴笋,他们一边择掉莴笋老叶,一边依次有序将莴笋捆扎好,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一旁。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瑟谷村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莴笋口感好、卖相佳、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年莴笋采收季,都会吸引一大批采购商。这段时间,来自上海、江苏、北京等地的订单和装运卡车早已排成了“长龙”。

“基地今年流转土地1300亩,主要种植莴笋,也试种了莲花白、生菜、西蓝花、蒜苗等蔬菜品种。那些提前预订的采购商已陆续来到基地,目前,我们正积极备货装车,今年莴笋销量好,群众收入也可观。”瑟谷村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腾召辉说。

近年来,壤塘县秉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高原蔬菜种植产业,在品质上突出特色,在产销上精准对接,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今年,壤塘县莴笋种植面积达800亩,旺季时,每天约有100多吨的莴笋运往全国各地,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万余人次,实现了既让“田间丰收”,也让“钱袋子丰收”,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小蔬菜大产业”的致富新路子。

“我们在基地里打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的太好了!”瑟古村村民尕果高兴地说。

今年4月,尕多乡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阿坝开源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入驻后,不断加大种植基地资金投入力度,补齐耕作设备短板弱项,提升田间管理水平,吸纳更多群众就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民”发展模式,今年,瑟谷村蔬菜基地产量达4000余吨左右,与外地厂家签订各类蔬菜订单3000吨,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工资100余万元,预计年底劳务支出将达到350余万元,为下一步辐射带动更多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注入了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地服务指导力度,抓紧抓实田间管理工作,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打好基础,争取明年能够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在品质上突出特色,在产销上精准对接,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腾召辉信心满满

此条目发表在 沐鸣2代理 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 本文链接 加入收藏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