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悠远文旅和鸣
——壤塘县文旅融合发展乘势而起
■刘燚 何永美 记者 王和斌
春夏时节,沿着宽阔平坦的山地公路向壤巴拉高原行进,道路两旁山花烂漫,藏式民居错落有致,远山白雪皑皑,河岸林海清幽茂密……处处一派生态美丽、和谐幸福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油画之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壤塘县大力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扶持,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致力于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势能,推动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旅游规模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美丽蝶变。
挖掘文化内涵扩大文旅影响
“壤塘真的太美了,一路走来特色藏寨让人眼前一亮,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风格,美景与人文交相辉映,太惊艳了!”4月8日,第一次自驾到壤塘的成都游客施明明在吾伊乡悬天藏寨拍照留影,对当地绝美景色、人文风情赞不绝口。
近年来,壤塘县以创建川甘青结合部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以梵音古乐、唐卡、藏戏、石刻等最具特色的非遗为核心,以46个非遗传习所为依托,着力建设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打造集文化技能培训、文化旅游景观和居住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家园、文化原乡”。
截至目前,壤塘县建立省级非遗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基地11个;23个非遗项目在上海、景德镇、宜兴、深圳等地成立传习基地;觉囊唐卡多次走出国门,并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故宫藏品唐卡复制研发项目合同;梵音古乐在多个大城市巡演,受到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壤塘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提速,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一方面,在本地举办多届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另一方面,成功举办壤巴拉觉囊非遗文化(上海)交流活动,在绵阳、温州等地举办“壤塘文化周”活动,壤塘非遗文创及农特产品在广东、上海、江西、南京等地展览、推介,全面展现“悬天净土大美壤巴拉”的独特魅力和文旅资源。
如今,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壤塘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富矿”,“悬天净土·壤巴拉”品牌声名远扬。
加大项目投入打造文旅景区
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是最大支撑。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把文化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按照“统筹全局、突出重点、递次推进”的思路,围绕打造中壤塘4A级文化旅游景区目标,启动多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投资2.9亿元,建设壤巴拉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投资2亿元,启动玛拉雅文化发展中心建设;投资1亿元,建设觉囊文化展示中心;投资1200万元,打造茸木达棒托石刻公园……壤塘县每个村寨、每栋建筑、每条街道、每处田园、每个角落都融入了文化内涵,一个个“小景观”串联成“大风景”,构建起以非遗小镇为轴线,以沿线特色温泉小镇、民宿、景区为支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壤塘县借力藏羌文化走廊,摒弃过度商业化模式,保留“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手工作坊生产形式,提升文化旅游内涵,着力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旅游发展优势。
除了非遗文化,藏餐饮食文化也是壤塘一绝。在中壤塘镇新开了一家藏餐店——贡塘坝子宗叭雅姆藏餐店,游客络绎不绝,除提供手抓肉、肉肠、酥油茶、人参果酸奶等传统美食外,“90后”老板德青旺姆还结合游客口味推出干锅排骨、麻婆豆腐、青椒肉丝等中餐菜品。
“嗅”到文旅融合发展商机,中壤塘镇的餐饮店、藏家乐、古玩店等越来越多。
据中壤塘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余海庆介绍,下一步,该景区将围绕落地的文旅项目,不断完善住宿、餐饮、停车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目前,壤塘县已建成旅游驿站(服务区)5个、主题民宿6家、特色餐饮9家、壤巴拉产品专卖店6个,设置文化墙1个、文化标牌10余处、景观雕塑6处。去年以来,该县接待游客49.6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余元。
文旅融合乘势起,全域旅游正当时。壤塘县将立足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奏响文旅和鸣,为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