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图新志 踏歌奋进迈新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汶川县委宣传部记者姜国春
岷江奔流,见证发展足迹;羌山耸立,诉说梦想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对阿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频发易发的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奋力推进“一区两地六示范”和“四型三园两窗口”建设,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效防范风险挑战、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圆满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答卷。
回望这片红色热土的苦难与辉煌,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新的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汶川,重任在肩、使命如磐。
一心一意谋发展
县域经济谱新篇
秋日,走进汶川县七盘沟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内的来料加工总部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加工,他们在家门口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2019年,在浙江省对口支援下,汶川县率先建起来料加工总部车间。目前,汶川县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7个,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受益群众1500余人,人均月增收超过2200元。
对口支援产业帮扶见了成效,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有了盼头。今年,汶川县来料加工由以前单一的无痕内裤加工发展为童装、衬衫等多元化来料加工业务,并拓展了原料来源市场。
在发展来料加工业务的同时,汶川县还注重开拓自主业务,将藏羌元素融入产品加工中。先后注册了“阿浙秀”“秀禹义”2个商标,引导车间承接首批5万件短裤订单,并投入生产,成功迈出“来料加工”向“来单加工”转型的第一步。
来料加工车间健康发展是汶川县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写照。多年来,汶川县毫不动摇抓转型、谋发展,激扬了一场争先进位的创业热潮。积极应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在创新开拓中加快发展,在拼搏实干中奋勇争先。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亿元大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均位居全州第一。
——生态农业质效双增。建成汶川果、汶川茶、汶川竹、汶川药等产业基地,樱桃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四星、州五星现代农业园区,甜樱桃、脆李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猕猴桃、跑山猪等获“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证书。
——绿色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七盘沟绿色中小微科技产业园区正加紧建设,“一园四区一线+飞地”工业发展布局全面构建。
——全域旅游成势见效。康养经济蓬勃发展,“两大胜地·两大内环线+文旅小镇”建设有力推进,绿色生态康养游、爱国主义研学游、藏羌文化体验游、鲜果采摘农旅游等新业态,深受川渝游客喜爱。常态化举办甜樱桃采摘节、熊猫O2生态音乐记、大禹华诞等活动,高质量承办全州文旅大会。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高分通过国家级生态康养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
纵览汶川县产业发展的喜人成绩,其丰硕的创新成果、激动人心的探索突破,化作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动力更加强劲、后劲更加充足。
一点一滴看变化
乡村振兴绽新颜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汶川,处处都在诠释着“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
行走汶川县的村村寨寨,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汶川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纳入县委“一区两地六示范”战略布局,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远山有薄雾浮动,近处有康养民宿。走进漩口镇赵公村,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以前村里有几家砖厂,污染严重。现在变化太大了。”说起曾经的赵公村,当地人无不感慨。这改变始于2017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赵公村关闭了所有砖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微景观、微景点,准备另寻出路,谋求长远发展。
凭借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秀美优良的生态环境、完善的绿道网络,赵公村康养旅游步入快车道,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如今,赵公村成为川西北地区名副其实的康养圣地,2020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被评为“生态宜居四川名村”,2021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22年赵公福地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每年夏天,1.5万余人慕名而来,消夏避暑。随着乡村旅游兴起,2021年,赵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余万元,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
康养旅游在赵公村如火如荼,群众鼓足了腰包;而在威州镇布瓦村的土地里,一个个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生根发芽。
布瓦村曾是出了名的高半山贫困村,现在跃升为远近闻名的“水果第一村”,水果成为村民致富的“摇篮”。近年来,布瓦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发展定位,秉承“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特色、优质高端、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2022年,成功创建无忧花果山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所在地布瓦村,先后被授予“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示范村”“文明村”“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好村”“民族团结进步村”等称号;景区所在的汶川樱桃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四星、州五星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和核心载体。
“水果成熟时,是我们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果商、游客络绎不绝。”布瓦村村民尝到了水果种植的甜头,他们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收获果实、收获幸福。
如今的布瓦村,一砖一瓦、步步皆景,一花一草、处处生机,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岁月印记。村庄美了,群众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奋蹄乡村振兴,汶川儿女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动乡村振兴再启新篇章、再上新台阶。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生福祉绘新卷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顺民心,厚民生,在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体现,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汶川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把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景变成幸福安康的生活实景,书写了人民至上、使命如山的幸福篇章。
关爱生命,守护健康。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多项医疗技术填补全州空白;获批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深入推进区域医疗分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综合医院;厚植大健康理念,在全国率先发布“熊猫指数”,居民健康状况综合得分90.79分、居民总体幸福感得分92.6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新(迁)建幼儿园3所、改(扩)建学校8所,“南部学区”教育联盟和“北部学区”教育学会相继成立,汶川中学成功创建全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荣获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社会保障,全域覆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特困人员救助保障率100%,被确定为省级“开放量服”试点县;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成功创建省级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和军警民共建,成功创建全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县。
科学发展,交通先行。全力打好“交通大会战”,对外实现四向拓展、对内实现四季畅通。完成G213线灾后恢复重建,G317线改线工程、都四轨道项目开工建设,汶马高速(汶川段)建成通车;在全州率先实现建制村通达通畅率100%;优化旅游交通综合服务,汶川雁门关综合服务区成为九环线上首个星级综合服务区,全州首条“定制客运”班线开通投运。
……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幸福感”是汶川县民生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在汶川,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未来,汶川县将始终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融入大局、主动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汇聚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放眼征途,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锦绣画卷铺展开来;奋蹄扬鞭,汶川县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全面构建“两大胜地”新格局,争做川西北生态经济增长极,争当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汶川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