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荣誉代理_“4218”牦牛养殖模式助小金农牧民走上增收快车道

做大牛产业拓宽致富路

——“4218”牦牛养殖模式助小金农牧民走上增收快车道

■周静 钟诗琪

近年来,小金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畜牧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努力找准补齐现代畜牧业发展短板,积极探索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科学的“4218”牦牛新型养殖模式,攻克“高原牦牛不适宜圈养”的难题,让农牧民群众走上了增收“快车道”。

小金县地处川西北高原,牦牛养殖产业是高半山上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是草场资源的缺乏以及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状让养殖户头疼不已。

为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解决牦牛冬瘦、春死亡等现象,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华谱探索出牦牛圈养新模式。目前,公司分片区成立了3个定点基地,为农牧民群众集中代养了400余头牦牛。

6月20日,笔者在该公司看见工人们正忙着清理饲槽,并将牧草精细化加工后喂养牦牛。

“今天来看我在这里寄养的几十头牦牛,代养牦牛解决了我们的一大难题,对我们帮助很大。”小金县崇德乡崇德村村民冯大川告诉笔者。

从2007年至今,徐华谱在省、州、县、乡各级部门及多所科研院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科学的牦牛新型养殖模式——“4218”模式。所谓“4218”模式,就是将在天然草原放牧生长到4岁、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转移至农区再进行100天左右的集中饲养,体重增加80公斤后出栏销售,该模式不仅减少了部分牧区因饥饿而死的牦牛损失,也打破了季节性销售牦牛规律、改变传统集中低价销售牦牛的模式。

圈养牦牛遇到最关键的问题是喂养的饲草够不够,为解决这一难题,徐华谱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流转500余亩土地种植饲草,并动员农户利用闲置土地、低产土地多元化、多品种种植饲草,大面积种草养畜方式不仅促进了农牧户增收、企业增效,还有效缓解了草场因超量载畜引起的草场退化沙化等问题。目前,牦牛养殖已成为新桥乡增强经济实力的王牌产业。

依托“4218”养殖模式,小金县新桥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成立合作社,引导小金县新桥乡7个村将产业发展基金入股分红。目前,全乡养殖牦牛村年度分红为62万余元,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4218”养殖模式也逐渐向产业链发展,辐射带动抚边乡、结斯乡和两河口镇等6个乡镇、14个村签订了储备基地供销协议,共同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小金县新桥乡村民张国彬告诉笔者:“以前1年能挣1万元,现在我在这儿养殖牦牛,能达到四五万元。”据了解,目前小金县已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场及合作社共76个,“4218”模式也陆续被推广到西藏、青海、甘肃等地。

下一步,小金县将依托“4218”牦牛养殖模式逐步完善小金牦牛产业园区建设,以“一园三中心四基地”为载体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完善和打造小金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此条目发表在 沐鸣2注册 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 本文链接 加入收藏夹。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