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繁荣事业兴 团结进步花绽放
——茂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综述
■赵康林 记者 王和斌 黎秀萍
这里被誉为“古蜀文化源头”,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的营盘山文化遗址;这里是革命老区,是红军进入川西北占领的第一座城市,历时8个月的土地革命运动激发了各族群众的革命热情,2000余人加入红军队伍;这里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厚之地,在这里,孝善文化代代相传,形成了“多元一体、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发展理念,2010年至2019年,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4个,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从历史走来,站在新时代。作为全国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区,茂县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自信,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茂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11万羌乡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洋芋糍粑一样越黏越紧,共同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基因”已融入各族群众的血脉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茂县创建模式”。
兴盛繁荣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
茂县是一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高原热土,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是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之一,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荣誉。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茂县各族党员干部一线垂范,筑起人民至上的“安全墙”;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坚守“疫”线,守护生命和健康;公安武警、志愿者逆行而上,舍小我顾大家,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挥洒热血;全县各族群众慷慨解囊,捐资捐物,凝聚起抗击疫情的人间大爱。各行各业、各族群众如兄弟姐妹携手并肩,筑起了民族团结进步之“魂”。他们用相亲相爱构筑起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他们用满腔热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茂县县委、县政府紧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宗教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部署,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思想深处,广泛凝聚团结奋进、一心向党的强大合力。
树立品牌,打开窗口。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民族品牌打造,着力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茂县羌族博物馆和全国最大的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区中国古羌城的品牌优势及作用,拓宽与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
非遗传承,开拓眼界。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区,瓦尔俄足节舞蹈、羌族推杆、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功举办营盘山遗址与古蜀之源学术研讨会,“中国古羌城”入选首批“四川省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发掘、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6人、各级非遗传承项目220项,建成县级传习中心1个、乡镇传习所8个,划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5个。
古今交融,开放共享。将红军故事、长征精神、感恩精神等融入羌族健身操比赛、“万人太极拳”展演、“净土阿坝·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超级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以赛事活动推动文化交融。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开展联谊交友、扶贫捐助、考察学习、异地办学、劳务输出等活动,拓宽各民族间的交流渠道。
如今,《羌年》《毕业照》《快乐羌汉语》《果谷莫玛》《千古多声部·和谐一家亲》等反映新时代、讴歌新风尚的文艺作品,在《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等平台播放量突破百万,成为了激发群众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助推器”,成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融合剂”。
提升治理水平,共沐和谐稳定
以法治德治善治凝聚民族团结合力
道德兴,民风淳。一首《欢迎您到羌寨来》在羌山大地传唱,是热情的茂县群众新生活、新面貌的最好诠释。近年来,茂县通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宣传宣讲等活动,将德育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营造了和美、和顺、和睦的良好社会氛围。
德育成果显,乡村治理顺。茂县各族群众邻里守望、风雨互助,涌现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武如川、“中国好人”黄明玉、“全国文明家庭”刘陈军、“发挥基层审判职能”特色示范茂县人民法院、“诗词校园”特色示范茂县河西小学、“美丽乡村”示范样本凤仪镇坪头村等示范标兵。建立了阿坝州首所老年大学和“两代表一委员”等宣教阵地,形成了自觉营造、努力维护、无比珍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德治为引领,法治为根本。长期以来,茂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依托各种载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完成“天网”监控点位231个、卡口点位42个和“雪亮工程”探头912个,涌现出坪头、甘青、杨柳等民族团结进步典范新村;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在全州率先依法登记注册第三方调解中心,建成了全国首个具有羌民族特色诉讼服务中心,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历年来,茂县从未发生一起因民族、宗教引发的矛盾纠纷,各族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截至目前,茂县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省级法治示范乡镇1个、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省级“法律进企业”示范点1个、州级文明和谐平安宗教活动场所6座。
村民事村民议,村里事村民督。按照“三遵守两注重”原则,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形成了村内事务“事前群众当参谋、事中群众来监督、事后群众作评估”的良好局面。2019年,东兴镇竹包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民心所向,为政之要。群众工作是基础,群众认同是前提,群众满意是目标。民族团结进步主体是人民群众,凝聚人心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
近年来,茂县扎实推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展科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技员“三个一”“五个一”挂、包、帮工作,与群众“结对认亲”,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及时送达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程,积极开展“五心”关爱行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
目前,茂县有“全国最美家庭”1户,“中国好人”1名,“全国首届文明家庭”1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1户,“全省最美家庭”3户。
强化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民共享
民族团结进步要靠人民群众来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全民共享。
民生为上,脱贫为要。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茂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指示精神,把脱贫奔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支撑性工程来抓,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下足“绣花”功夫,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以发展成效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8月2日,茂县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至2019年,全县6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042户787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生态绿色长廊107公里、县城森林公园20万平方米,全县林地保有量达436.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47%,城区空气达标率95%以上,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辍学。创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所,省、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校26所。茂县寄宿制标准化管理获全州一等奖,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囊括全州一、二、三等奖。
文化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深化健康茂县建设,城市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建成县域内“一小时医疗服务圈”。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公共保障更加健全。“五大保险”征缴扩面,认真落实优抚双拥政策,健全退役军人台账,发放优抚人员补助426万元。养老服务等机制不断健全,为270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及时足额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民生幸福,民族团结。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项项发展成果与民共享。借力党的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等惠民政策春风,茂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奋进,走上了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吸纳力,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灿烂的文明。各民族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历史,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可期可盼。茂县各族儿女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