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排勇 杨玲 肖欣雨
“我们家做豆腐已经34年了,工法技艺从来没变过,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10月23日,笔者走进绵虒镇绵丰村,在被当地人称作“大石包”的地标背后,有一间毫不起眼的手工作坊,刚进院子就能看到洗净晾晒的豆腐模具,这里是村民高其昌和周慧芬夫妇的绵虒豆腐制作技艺作坊。
“今天的豆腐全部订购完了。”周慧芬一边介绍一边把色泽白嫩的整模豆腐分成大小合适的豆腐块,整齐码放在箱子里,并为顾客分装新鲜出炉的手工豆腐。
近年来,汶川县绵虒镇绵丰村紧紧围绕“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品味绵虒豆腐·寻秘老街记忆”为发展定位,“磨”出了一条产业兴旺路。
2017年,绵虒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绵虒豆腐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高其昌夫妇30年如一日,坚持传承传统手推石磨技艺。经他们手磨出来的豆腐,色泽白嫩,细腻软弹,散发着浓浓豆香,深受消费者青睐,除了镇上的大禹农庄、陈记豆腐庄等餐饮企业,县城里几家大的川菜馆都选用高其昌家制作的豆腐。
而让高其昌夫妇高兴的是,今年,村里依托全州“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项目建起了“虒”豆腐工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绵虒豆腐,叫响绵虒豆腐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紧紧围绕‘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依托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绵丰村特色豆腐、优质果蔬、乡村民宿为核心的农创产品,逐步形成以‘品味绵虒豆腐·寻觅老街记忆’为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美、布局美、乡村美,带动全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绵丰村党支部书记何明剑介绍说。
今年,绵丰村抓住“三家园”抓点示范建设契机,着力打造以“虒”豆腐工坊为中心的绵虒镇豆腐农创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探索“集体经济带动+市场主体融入”方式,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040余万元,带动市场主体投入970余万元,打造集“虒语”乡村主题酒店、“虒味”豆腐工坊、艺术乡创“匠乐坊”、现代观光农业科普馆、国家产业强镇绵虒甜樱桃高效栽培示范园等于一体的农创综合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旅游产业互动性,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豆腐工坊建好后,我们经常为大家展示绵虒手工豆腐的制作流程、手磨技艺。”高其昌说。走进“虒”豆腐工坊,工坊设有豆腐手工制作区、体验区、品尝区、分销包装区和互动区,室内石磨、柴火灶、滤网、磨浆机等制作器具一应俱全,室外豆腐制作技艺墙绘、石磨造景独具特色。豆腐工坊融合科普展示、体验观光、休闲娱乐三大功能,寓教于乐,大力提升绵虒豆腐文化知名度,进一步增强绵虒农文旅活力。
而在绵虒镇豆腐农创产业示范园区的背后,一条沿着岷江连接起国家产业强镇绵虒甜樱桃高效栽培示范园的产业步道应运而生,步道上还设立了特色产业拍照打卡地标,墙绘上分布着绵虒镇特色农产品标语,为游客增添游览趣味,也增强了绵虒镇农业产业的观赏性。绵虒镇正在向“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景区赋能化”的“四化”现代产业园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