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23

沐鸣2测速地址_汶川县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本网讯(杨光富)近年来,汶川县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抓手,科学规划、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筑巢引凤”激活招引新动力,为企业落地入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由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汶川县七盘沟中小微绿色科技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标段项目总投资预算13935.81万元,占地12811.03平方米。项目由两栋5层钢结构厂房、一栋6层配套用房及工业园区的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3213.23平方米。该项目于今年5月动工,预计2024年8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目前,项目已完成1#厂房一层梁及挡墙钢筋绑扎、模板搭设工作;2#厂房5—7轴基础垫层砼浇筑、基础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独立基础砼浇筑;配套用房一层土方回填、整平至刚性层工作。该项目正在进行1#厂房一层梁、挡墙基础砼浇筑;2#厂房5—7轴基础钢柱安装、基础至一层梁底柱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配套用房二层梁板钢筋绑扎等工程。 近年来,汶川县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幅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推动该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Posted in 沐鸣2注册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测速代理_红原县:科技创新 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本网讯(索朗卓玛 记者 杨骁)近年来,红原县抢抓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围绕现代草原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主题,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产业,依托县域内丰富的畜牧产业资源、院校智力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快构建重点生态保护区、联牧规模经营区、牦牛肉奶产业加工区、融合产业示范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红原县借力科技特派团产业专家帮扶资源,推行“专家+管家”长效服务模式,全年开展专项调研7场、技能培训14次,帮带本土畜牧产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100余人,22名畜牧科技专家与本地干部藏汉双语搭配,包联乡镇开展巡回技术服务指导4轮;引进麦洼老芒麦、梦龙燕麦等新品种7个,示范推广放牧+补饲、麦洼老芒麦种子生产、燕麦青干草生产、退化草地治理、人工培育甘松等新技术19项;选配麦洼牦牛153头、建置土草种原种基地1000亩,人工草地1200亩、在安曲改良退化草地1500余亩,助推全县草畜种业有序发展。 同时,利用县域本土畜牧科技人才资源,建立乡镇农经站县级畜牧产业专家定点服务制度,4名本土牦牛养殖技术专家全年到村驻点开展技术咨询65次,覆盖群众15000余人次;“科技万里行”专家驻县指导,全年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10个乡镇35个村(社区)60余名基层畜牧产业技术骨干通过培训提升技能。

Posted in 沐鸣2代理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招商_壤塘县农房受损群众陆续入住新居

美好“施工图”变为幸福“实景图” ——壤塘县农房受损群众陆续入住新居 ■记者 泽英 李宇 8月21日,壤塘县上壤塘乡雪木达村牧民能州甲木参家异常热闹,当天,他们一家人告别了居住近一年的简易房,搬进了200平米的新房。一大早,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带着棉被、茶壶等礼物纷纷前来祝贺他家新房落成。 随着选定吉时到来,能州甲木参吆喝着招呼大家开始搬家。按当地习俗,首先进行了煨桑仪式,随后锅碗瓢盆和一些象征性的家具搬进新居被“妥善安置”,而其他家具和电器早就被安放在了装饰一新的房中。 大伙一起走进能州甲木参的新居,崭新的木地板、现代化的厨具家电、阳光充足的客厅,这一切无不显示着新居新气象。“新房有上下两层,一共200多平方米,政府照顾我们受灾群众,每户有6万元的补助。”能州甲木参满脸喜悦地说。他热情地招呼大伙儿,他的妻子忙着张罗乔迁喜宴,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赞颂新居,亲朋好友举杯欢唱,气氛热烈而美好。 据了解,雪木达村是“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能州甲木参家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成为危房。为了尽快重建家园,去年8月,能州甲木参带着全家老小,选择在原址重建新房。一年来,他们一家人每天都在加紧建房,合计着要早早搬入新家,开启美好新生活。 愿望变成了现实。在亲朋好友羡慕的眼神中,能州甲木参并没有忘记这一切来之不易。“能够搬进新家,我打心眼里高兴。国家给我们发补助,帮助我们修房子,我们才能这么快住进新房。”真诚的眼神透露出他发自内心的感激。 不止是能州甲木参家,这份搬新家的喜悦还弥漫在上壤塘乡其他农房受损的群众家中。 “地震中,上壤塘乡共有373户农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上壤塘乡组织群众对受损严重的88户农房进行重建,对受损较轻的285户农房进行维修加固。截至目前,维修加固的285户已全部完工入住;88户重建户中已验收合格45户。”上壤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彭新宇告诉记者。 居者有其所,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愿望。 在“6·10”马尔康震群型地震中,壤塘县上壤塘、中壤塘、尕多3个乡(镇)农房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为有力保障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壤塘县成立灾后农房重建工作专班,编制《壤塘县“6·10”马尔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按照“1+3+N”工作机制,逐一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年度计划。同时,动员乡(镇)干部和受灾群众积极参与,迅速投入生产恢复、房屋维修加固等重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灾后农房重建的良好氛围。 “在全县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房重建户全部开工,主体完工率达98.6%,其中达到入住条件98户,验收合格89户。目前,村民已陆续入住新家,开启新生活。”壤塘县重建办副主任张雪翀说。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随着灾后重建、改建工作全面铺开,在壤塘县,一个个幸福新居已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图。

Posted in 沐鸣2注册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招商_金川县:养牛产业让群众生活“牛”起来

本网讯(苏小娟 徐干蓉)“哞……哞……”8月的早晨,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传来一阵阵牛叫声,闻声望去,600多头膘肥体壮的牦牛正在养殖基地悠闲地吃草,在基地的青储饲料加工厂区内,大型机械设备齐全,加工好的饲料一排排码放在一旁。 “如今,基地喂养的牦牛不仅吃得好,还住在现代化的圈舍里,有保温和降温设备,而且我们每天都要消毒。”二普鲁村村民三郎勒尔乌边说边忙着给牦牛补充营养料、青储、干稻草等。 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农牧村,平均海拔3000米,村民主要以种植传统玉米、土豆为主。养牛已有多年历史,过去以散养黄奶牛为主,且养殖方式较为粗放,使得养殖业发展单一,难以形成集群,制约着农牧民增收致富。 2022年,在金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二普鲁村引进省国资下属农牧业公司在村里流转土地100亩,建设年出栏1000余头的多肋牦牛养殖基地,让牦牛养殖成为了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据该公司负责人申文兵介绍,多肋牦牛经相关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不饱和氨基酸比其他肉牛含量更高,肉质更加鲜美嫩滑,深受市场喜爱,也更加符合大众健康需求。 “公司以收购3至4岁的架子牛为主,经过6至8个月集中养殖再进行出售,经监测,多肋牦牛每天长肉1.2–1.5斤,出售时能达到350–400公斤左右。”申文兵说。 为更好带动农牧民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还积极争取资金在离多肋牦牛养殖基地不远处新建了年出栏500余头的多肋牦牛养殖场,租赁给农牧业公司代管营运,公司每年支付村集体6万元的租赁费。 同时,二普鲁村两委选派2名年轻后备干部在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待养殖技术成熟后,养殖场可由村两委自行营运,村民也可试点家庭农场集中养殖,以此增加收入。通过村企联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养殖产业,提升养殖水平和质量,助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二普鲁村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发展理念,村两委积极与养殖基地对接,引导农牧民种植青储饲料和饲草,将80余亩荒滩荒坡复耕种植青储饲料,由农牧业公司回收,每亩收入达2000元左右。 “种植青储饲料的收益比种植玉米每亩增加1000元左右。”该村村民泽郎告诉记者。 近年来,二普鲁村通过创新合作经营模式、破解饲料供应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等路径,建设集体牧场,实现规模化养殖,走出了一条牦牛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Posted in 沐鸣2注册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招商_松潘县聚焦“三个重点” 守护好“看病钱”

本网讯(张成亮)今年以来,松潘县审计局围绕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聚焦医保基金政策落实、使用效益和资金安全“三个重点”,预防潜在风险,提升监管质效,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 聚焦基金“政策落实”。深入走访村社,详细了解卫生院医保基金运行、医保结算收费以及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审查医疗保险缴费率纾困政策执行和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情况,促进医保政策精准落地。 聚焦基金“使用效益”。审计组以医保基金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为审计目的,审查医疗保障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有无挤占挪用医疗保险资金、违规结算资金等问题,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聚焦基金“运行安全”。以医保基金支出合规性为重点,聚焦经办机构业务有无超范围、超比例、超标准支付医保基金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拖欠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自立项目收费,重复收费或超标准收费,未按照国家药品耗材加成规定违规收费等违纪违法现象,与医保管理部门研判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Posted in 沐鸣2注册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荣誉代理_2023红原大草原第十一届牦牛文化节即将开幕

本网讯(索南求培)2023红原大草原第十一届牦牛文化节将于8月24日开幕。 本届牦牛文化节历时3天,主要有开幕式演出、川甘青驯牛比赛、挤奶比赛、少儿骑牛比赛、牦牛速度赛和牦牛选美比赛等活动,大力彰显高原游牧民族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生活。 近年来,红原县以发展文化旅游为目标,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顺应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坚持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实现红原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

Posted in 沐鸣2代理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登录_九寨沟县开展燃气灶具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本网讯(刘丽)高温酷暑季节历来是燃气事故的多发期,为消除安全隐患,防止质量不合格家用燃气灶具流入市场,8月18日下午,九寨沟县市场监管局对城区内家用燃气灶具专营店开展专项检查。 九寨沟县重点查看了经营主体是否亮证亮照经营,进销货台账是否完善,是否索证索票;查看销售的产品是否标明燃气灶种类、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商标、制造商、生产厂名及厂址、型号规格等信息;检查销售的家用燃气灶具是否获得强制性认证(CCC认证)且有效,产品标注是否与认证证书一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书、产品是否有检验合格证等。同时,工作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教育提示。 截至目前,该县排查燃气充装1家、燃气灶具专卖店18家,发现问题隐患1个,现场整改1个,下架原QS标志灶具2台。

Posted in 沐鸣2代理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总代平台_金川县二嘎里乡:高原雪菊采摘忙

本网讯(古兴亚)近日,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种植的高原雪菊迎来了采摘季,随处可见村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在花海中忙碌的身影,采摘、清洗、晾晒等环节正有序进行。 高原雪菊是作为二嘎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由华电四川公司投资帮扶,以“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共同开垦50亩高原雪菊种植基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减少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浪费。 高原雪菊作为高原上的独特产物,具有一定观赏性,具有保健、食疗等作用,其同类产品竞争小,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如今,二嘎里村移栽的50亩高原雪菊青苗全部开花,预计生产出1500公斤干花,总产值将达90万元,将有力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Posted in 沐鸣2注册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测速登_当花灯古韵遇见音乐新潮,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四川在线记者杜杰 阿坝观察刘文佳 观城,与您一起感知城市发展新脉动。这几天,数以万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阿坝州松潘县,共赴一场花灯与音乐的邀约。 松潘,古名松州,地处岷江、涪江发源地,被称作“川西门户”,是一个藏、羌、回、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千年高原古城,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之乡”。近日,作为2023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子活动之一,松潘县第七届古城花灯红叶节和岷江源音乐季激情上演,在阿坝州建州70年之际,位于岷江源头的松潘县花灯璀璨,各族儿女在这里载歌载舞,笑容如花绽放。 一边是花灯古韵,一边是音乐新潮,两者交融,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舞台上,在声光电特效、数字成像、编程灯光秀等多种现代技术加持下,追寻最美花灯的故事线讲述着古城松潘花灯的由来;古城中,古琵琶展演、投壶、射箭、茶艺、蹴鞠等古风趣味活动,让游客沉浸在历史的文化之中;音乐季里,乐队歌手演唱着摇滚、民族、流行等不同歌曲,炫酷的音乐融进松潘的夜色,彰显着这座千年古城满目生机。 松潘以灯为媒,以乐为介,点亮山河、传承文明、点燃希望。把音乐季当作展示城市形象窗口、表达美好生活载体的同时,松潘还将独特的历史文化融进其中,展现着自身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韵味。 今年,松潘更是提出要丰富九黄世界自然遗产大道、川九生态风景道等精品旅游线路沿线业态,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步伐。 围绕一盏花灯和打造岷江源音乐季IP,做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文章,推动文旅产业现代化发展,不难看出松潘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信心,也不难看出松潘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决心。

Posted in 沐鸣2代理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沐鸣2注册线路_九寨沟县“1+12”全域发展格局助力旅游强劲复苏

全域旅游快发展绿色经济稳崛起 ——九寨沟县“1+12”全域发展格局助力旅游强劲复苏 ■陈静 人间七月芳菲尽,童话九寨踏步来。今年1—6月,九寨沟县共接待游客283.34万人次,同比增长76.16%,实现旅游收入30.46亿元,同比增长63.26%。 近年来,九寨沟县抓住旅游业复苏契机,全面构建“以‘九寨沟’景区为主,12个景区景点相互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探索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产业新模式。 拓景扩容 打造研学游新高地 川甘交界处,国道247线旁,100米栈道连接200步台阶,直通“秦蜀锁钥”柴门关。踏上栈道,旌旗猎猎,抬头仰望,“柴门关”三个大字下,三国文化浮雕尽展眼前,左观千年古檀,右观500米蜿蜒马道,沿古栈道而上,站在望风楼上,身临其境感受柴门关的险峻、巍峨,犹如梦回三国。 “1.2米,材料是金属材料……”在九寨沟县郭元乡青龙村柴门关景区新建的柴门小馆展览馆,驻村第一书记胡强胜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涵钧正在对该项目进行初步验收。“2020年柴门关完成了一期建设,现在二期建设又增加了景区寨门、马道及民宿等,根据研学游需求,我们又新建了展览馆和会议室,以具备更多的研学条件。”胡强胜介绍道。 九寨沟县着力打造历史文化类研学游基地,而柴门关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员”。7月19日,九寨沟县青少年夏令营50余名学员来到此处,详细了解三国时期柴门关边关军事历史文化。 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九寨沟县除打造历史文化类研学游基地外,还全力打造动植物研学游基地。依托甲勿海、大熊猫、川金丝猴等,九寨沟县推出“熊猫秘境游”“金丝猴探险游”等7条精品全域旅游线路,就地建立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紧紧围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动植物文化、营队探索、职业体验等主题,让游客身临其境学习动植物知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课堂”研学游品牌。 在整体布局上,九寨沟县全面实施全域旅游“10+5”产业体系和“135”领导体系,“1+3+N”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机制,先后引进15个旅游业态项目,投入75亿元打造“九寨沟+12个景区景点”矩阵,探索推进全域九寨休闲度假游常态化运营。 完善服务 提升全域旅游软实力 “倡议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可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酒店用品,安装符合要求的红外线监控摄像设备……”为深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监管机制,九寨沟县先后出台《九寨沟县涉旅市场主体开业准入管理办法》《藏(农)家乐管理办法(试行)》《宾馆饭店开业申报制度》《九寨沟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旅游管理办法,从准入到提升全过程规范旅游市场。 “我们在强化旅游市场治理上狠下功夫,目的就是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吃住行游购娱’体验。”九寨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张良军介绍。九寨沟县实行旅游团队“一团一登记”等制度,开通“7712980”咨询投诉专线,畅通投诉处理渠道,定期开展旅游文明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 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总投资150亿元的九绵高速、双九路正在加快建设,川九路、九若路、漳大路投入使用,九黄机场升格为口岸机场,县、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铁公机”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全县建立游客服务中心3个、大型停车场12个、A级及以上旅游厕所21座、自驾营地2个,构建景区直通车、班线客运、乡村客运等旅游交通网络;全县符合开业条件准予开业的宾馆饭店258家、演艺场所5家、购物中心1家、藏(农)家乐19家,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全域旅游供给体系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九寨沟县对旅游从业人员采取上岗必培训模式,以请进来和送出去形式,邀请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旅投锦江酒店公司等旅游行业内专家来九寨沟授课,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软实力。 创新宣传 拓展文旅营销新路径 “我宣布:‘畅游童话九寨·感受生态魅力’九寨沟首届国际生态旅游季现在开幕!”6月17日,以“畅游童话九寨·感受生态魅力”为主题的2023年九寨沟首届国际生态旅游季正式启动。 为加快建设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工程,九寨沟县以举办国际生态旅游季推介活动为抓手,通过“群众文化节目+旅游推介”方式,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突出九寨沟神仙池生态旅游区、九寨沟景区两大生态景区,通过生态旅游推介活动,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恢复和全面提升。 九寨沟县采取“1+2+3”架构举行,即举办1场开幕式、参观2个核心景区、举办3城旅游招商推介。并先后走进重庆市、邛崃市进行旅游招商推介,并与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邛崃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站,九寨沟县将走进杭州市进行旅游招商推介活动。 近年来,九寨沟县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全省全州旅游总体布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借助“九寨沟”“大熊猫”“金丝猴”三大品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强化区域联动,持续巩固和发展“大九寨”“三九大”文旅联盟合作深度和广度,充分借助对口帮扶平台优势,创新宣传营销方式,策划旅游宣传营销亮点,瞄准川渝、浙江等千万级人口城市开展联合营销。

Posted in 沐鸣2代理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